记者走基层|一堂生动的“家国担当”实践课

发布时间 2025-10-09 09:45 来源: 河北法治网

1434836_ansq_1759910440121.jpg

图为民警向学生们展示警用装备。 潘丽松 摄

本报记者 于海宁

“叔叔,这个盾牌真的能挡住危险吗?”“行李箱里的打火机一下子就被‘看’到了,怎么做到的?”……9月28日上午,黄骅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河钢执勤点现场格外热闹,来自渤海新区第二小学的40名小学生与部分家长代表,正围着边检民警抛出一个个好奇的问题。当天,黄骅边检站以“体验边检日常 感悟家国担当”为主题举办警营开放日,通过仪式教育、知识科普等多元形式,让社会公众零距离感受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与担当。

上午9时,平日严肃有序的黄骅边检站河钢执勤点现场,成了生动的“实践课堂”。在警用装备展示区,防暴盾牌、战术警棍……这些警械装备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。在边检民警的专业讲解下,孩子们认识了这些警用装备的功能。

在智能查验区,科技的“魔力”让孩子们惊叹不已。执勤三队民警以国际航行船舶通关为例,现场演示了人脸识别系统与智能X光机的协同作业流程。当演示人员将一个藏有模拟违禁品的行李箱放入X光机通道,箱内物品的轮廓、材质乃至可疑物品的位置,瞬间在屏幕上清晰显现出来。“跟透视眼一样,就像‘火眼金睛’!”孩子们围在屏幕前,发出一阵阵惊呼。民警适时讲解道:“这套智能设备能帮助我们更快速、更准确地识别风险,守护国门安全。”科技强警的力量,在这一刻深深印入了孩子们的脑海。

在知识普及环节,民警胡伟翔以“跨境安全”为切入点,结合典型案例解析出入境法规。在互动问答环节,孩子们争相举手。“我们不能随便帮陌生人携带包裹过关,因为里面可能藏着毒品或者其他违禁品!”一名男生的回答赢得了民警的赞许。通过一问一答,遵守出入境法规、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,从抽象的条文变成了具体可感的行为准则。

这天, 为迎“十一”,黄骅边检站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。碧海蓝天之间,传来螺旋桨的嗡鸣,一架搭载着鲜艳五星红旗的无人机,在众人注目下缓缓升空。当雄壮的国歌奏响,鲜红的国旗在无人机的牵引下,在海风中舒展,迎风飘扬。全体民警肃立敬礼,孩子们挺直腰板,行少先队队礼,稚嫩而响亮的童声与民警们浑厚的歌声交融在一起。

“这种‘零距离’的接触和体验,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有冲击力,更有说服力。”家长代表李爱民在活动后感慨道,“孩子们亲眼看到了,亲手摸到了,亲身感受到了,让他们真正明白了,我们日常的‘岁月静好’,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为我们昼夜守护,在国门一线负重前行。”
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

河北法治报

微博

河北法治报

微信

法治河北
全省仲裁工作会议提出 全面提升仲裁服务质量 优化河北法治化营商环境
我省举办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
省法院召开党组(扩大)会要求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 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
省检察院举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(扩大)学习暨专题辅导报告会
精准施策 织密护“未”网——沧县检察院做深做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
市域治理

法院干警讲维权 银行职工说“反诈” “暖心小分队”进村守护“夕阳红”

精准施策 织密护“未”网——沧县检察院做深做实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
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涞水交警全力护航保畅通
暖“新”服务零距离——石家庄市长安区法治守护新业态就业群体
数字报纸